本报讯(记者魏瑗通讯员王雪松)“李某,你什么时候履行还款协议?”
“过两天吧,这几天没在家,没时间。”
“你的保险已经被我们冻结,如果你再不履行义务,我们将依法对你的保险收益进行处置。”
“别处置我的保险,我现在就还钱!”
这是6月22日发生在山城区人民法院执行法官付高强和被执行人李某之间的对话。
事情要从6年前说起。2014年,原告杜某在被告李某承包的工地做外墙保温工作,两人商定工资款2万元,被告李某向原告杜某写下欠条。
后来完工后原告多次讨要,被告以没钱为由拒绝给付,原告杜某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后又申请强制执行。
该案进入执行程序后,李某不见踪影。在对李某经过网络查控后,执行干警未发现其名下有可供执行的财产,案件一时陷入僵局。
眼看网络查控不成功,执行干警开始着眼于传统查控。虽然被执行人李某不在家,但干警了解到李某平常有买保险的习惯。
果不其然,执行干警在向保险部门调查后发现,李某在某保险公司投有保险。执行干警遂对李某的保险进行冻结,并告知李某。
李某因害怕自己的保险被处置,第二天就来到法院履行了义务,该案顺利执结。
版权所有:信用中国(信阳.淮滨)
主办:淮滨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